10/8/2006
民眾期昐在地在宅終老 但相關照顧資源不ì 「為老人找個家」長期照護專題三之一
【大紀元10月8日報導】「為老人找個家」長期照護專題三之一(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八日電)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民眾期昐「在地老化」、「在宅老化」;然而,相關的社區式、居家式的照顧服務資源不ì,十四萬個家庭只好轉而雇用外籍看護工,本國籍看護工不僅難與外勞匹敵,而且缺乏進入社區服務的誘因。
根據「民國九十二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力顯示台灣國內需要他人照顧的身心障礙人口約有三十一萬多人,加上百分之九的老年人口需要家庭照顧,合計台灣約有五十一萬多名失能需要照顧。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指出,目前長期照顧機構的資源分別設在社政、衛政及退輔體系之下,若不納入籌設中的床位,到去年底為止,總床數約七萬床,相當於每位百老人就有三床以上的機構式照顧資源,這樣的資源配置並不輸給英國。
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林麗嬋表示,人皆親情的需求,但對於失親、家庭無力照顧者而言,機構式的長期照顧是必要之惡,大多數民眾偏好的是留在社區,在宅終老,不過有家庭概念的社區式、居家式的照顧,例如日間照顧、臨託、喘息、送餐等資源相當有限。
老盟指出,居家照顧的重擔大多落在女性身上,對看護的需求殷切,由於外籍看護工不需要任何專業訓練及資格審查,工資低廉但有勞、健保;本國籍看護工擁專業資格,工資較貴卻雇主不須負擔勞、健保,於是本國籍看護永遠不是外籍看護工的對手。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表示,社區、居家式的照顧服務資源也有城鄉差距,以台北縣來說,領有極重度殘障手冊者家庭,一個月可享有二十四小時免費的喘息服務,由本國照顧服務員暫時接手清潔、備餐、照顧老人的工作,但是排隊等候時間長達一到三週。
至中南部縣市則未達如此水準,等候喘息服務的時間拉長,所以失智老人基金會到中南部舉辦家屬訓練課程時,每場原訂四十人,場場爆滿,在嘉義甚至達到一場一百一十人之多。
陳俊佑也說,政府雖然在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中,訓練中高齡失業勞工轉入長期照顧市場,但是這些本國籍的看護工大多數都流入長期照顧機構,鮮入進入社區、家庭,因為在長期照顧機構的工時固定且提供勞、健保等福利,勞動條件較好。
我國雖然有全民健保,並發放各種敬老津貼,但是在社福團體眼中,政府規畫且預計在二零零七年實施的長期照顧服務網十年計畫,但多偏重在機構服務,缺乏促使資源進入社區的誘因,財務規畫更是顧此失彼,建議政府應儘早提出長期照顧政策白皮書,使失能者能夠得到良好照顧,減輕照顧者的重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