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 個訪客
     

資料室

社福焦點
大中華資訊
精選文章
公平貿易與我
表格下載
相關連結

大中華資訊

 「為老人找個家」長期照護專題三之三
 

  10/8/2006

閒置小學等設施 可規畫轉型為社區安養用途
「為老人找個家」長期照護專題三之三
 
  【大紀元10月8日報導】「為老人找個家」長期照護專題三之三(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八日電)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中,幼稚園、小學漸漸小班小校,社區老人照顧需求日益升高,部分團體嚐試將廢棄的幼稚園轉型為托老所,或將閒置的小學、醫院病房等設施轉型為安養機構,讓老人及失能者能在社區「在地老化」,或者有在家的感覺而「在宅老化」。
 
  在台灣兩百萬個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之中,台大醫師陳達夫估計,其中約有十一萬個失智老人需要照顧,這還不包括其他的失能老人,另據民國九十二年身心障礙老人生活需求調查報告,超過六成的老人罹患慢性病,照顧需求殷切。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評估,僅在失智老人部分,入住機構式的失智老人照顧護機構只有三、四百張床,提供專業失智照顧或混合其他老人的日間照顧機構也不到十家,總括來說,絕大多數的中、輕重度失智老人,都住在家裡。
 
  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基金會目前正和台北市政府洽商,將某所閒置的幼稚園加以改造,轉型失智老人日間照顧的托老所,這樣家屬白天上班時,將失智老人托付給托老所,晚上下班再將家老人接回家照顧。
 
  陳俊佑說,日本比台灣更早進入高齡化社會,當小學和托兒所因為招不到ì夠新生和幼兒時,因為小學和托兒所就位在社區內,政府就規畫轉型為社區性、家庭式的托老所。
 
  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林麗嬋指出,在退輔及衛生單位的鼓勵下,也有些醫院將閒置病房轉型為護理之家、長期照顧病床。林麗嬋舉例說明,三軍總醫院將總院區遷往內湖後,配合衛生署的三年老人長期照護計畫,將舊址的汀州院區閒置病房規畫為思源護理之家失智者照護專區,雖然是機構式照護,在空間的設置及經營管理上,有安全無障礙設置、懷舊治療的布置、可刺激感官的空間設計及促進親子關係的交誼活動,融入家的感覺。
 
  林麗嬋說,在老榮民日漸凋零之際,國防部退輔體系也將榮民之家轉型為老人安養中心,設置失能、失智的老人專區,繼桃園、太平、岡山的榮民之家收容失智老人後,三峽的台北榮家也改建擴床開闢專區,準備收受理失智老人入住。
 
  另外台北市委託耕莘醫院公設民營的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是一個坐擁陽明山美景的混合型老人安養機構,設有健康老人區、失智老人獨立專區、臥床插管老人的護理專區,因為三類老人的需求不相同,因此各區的照顧者各有專業,人力配置也不相同。
 
  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主任秘書董明先指出,院內在整個空間營造居家的感覺,最特別的是,設有懇親病房,讓遠地的子女前來探視長輩時,可以暫時住宿,如此一來,機構式的養老方式,也能兼顧親情的需求。
 
  林麗嬋和陳俊佑說,並不是所有的閒置設施放進病床,就可以開張成為收納各類老人的托老所。林麗嬋表示,根據不同老人的身心功能,既有的閒置建築除了硬體的設備需要改建外,軟體的照顧人力也依評估老人個別的需求,提供失智老人、失能老人不同的服務。
 
  無論如何,林麗嬋認為,閒置設施的改建做為老人安養用途,在日本可行,但我國政府若要思考此一方向,一定要從長計議,徵詢空間設專家的意見,才能打造出真正符合老人需求的家。

返 回

 
       
Copyright © 2006-2007 HONG KONG SOCIAL WELFARE EMPLOYEES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