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 個訪客
     

精選文章

 十位專家把脈社會工作:警惕工作者成為社工官僚
 

十位專家把脈社會工作:警惕工作者成為社工官僚 

編者按:『社會工作的春天來了!』自從社會工作被寫進了黨的十六大六中全會決議後,相關部門無不歡欣鼓舞,仿佛在不久的將來,充滿奉獻和服務精神的社工氛圍就將伴著和諧社會的步伐向我們走來。

  但是,正如一位年過七旬的社會學家所說:『春天並不意味著繁榮和收獲』。實際上,在六中全會的決議中,『建設社會工作者隊伍』的相關內容放在黨建部分。ê麼,社工領域如何解讀這一決定?社會工作的內涵是什麼?社會工作與和諧社會的關係如何?社會工作理論來自西方,實踐中,我們應當如何建設中國化的社會工作?

  11月10日,10位來自高校和研究部門的學者專家就上述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這些專家,年輕的只有30多歲,年長的已經70多歲,可謂老中青三代結合。於是,思想火花在相互碰撞中綻放。

  限于版面,本報只能選區部分觀點與讀者共饗,且當拋磚引玉,期望引發大討論。同時,本報開設『社會工作大家談 』欄目,希望經濟界、醫學界、教育界、海歸、居委會等領域的朋友踊躍投稿。

  讓『社會工作』流行起來:十位專家把脈中國社會工作

  朱傳一:警惕社會工作者成為社工官僚

  最近,很多報導都說社會工作的春天都來了。但是中國社會工作發展是否樂觀,從中國的社會結構中可以看出來。中國的事情要發展,首先要政府行為。而政府行為產生的後果,不是社會工作者,而是社會工作官僚。這里的官僚,是指從行政體系中產生的人才,不一定是貶義詞。我國的行政系統這麼強大,所以社會工作官僚的產生在中國是不可避免的。

  從另外一個à度看,從春天到收獲季節,有兩個很關鍵的因素。第一,沒有好的種子,沒有肥沃的土地,怎麼產生好的果實?我們社會工作者的良好種子在哪里?10多年前,我曾在國內一個非常著名的慈善機構做研究與發展工作。當時的機構負責人是民政部的一個部級退休高官。他堅持不要民政部的人,而從社會上找了一批學醫的、教育等領域的人才。當時我不是很理解。現在看來,這位老領導很有先見之明,因為從行政系統出來的人,容易成為官僚,而不像社會上招來的人,現在已經是ê個機構的骨幹。

  第二,要收獲,就必須進行春耕、播種、除草等一系列耕作。在美國,最崇高的、最受人尊敬的三大職業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社會工作者,其後是醫生和教育工作者。美國的社工具有奉獻精神和服務技能,我跟他們接觸比較多,令人敬佩。我們要在現實土壤中培養真正的社會工作者,需要艱苦的過程。具體來說v酗T條路可走。

  第一,找好種子。不要行政系統的官僚,找社會上的專業人才,比如護士、教師,吸收它們到慈善機構中去。

  第二,尊重社會工作者和義工。1998年大洪水,我所在的慈善機構來了大批義工,他們幫忙清理捐贈物品、進行物資分配,忙個不停,中午就領一份飯吃。但是我們機構的工作人員沒有把這些義工當作自己的兄弟和戰友,而是像對待臨時工一樣,除了分配工作還是分配工作,連他們的姓名、住址等都沒有登記。

  在國外,這樣的事件正是一個機構建設擁護群的契機。但是他們連義工的姓名和聯繫方式都不知道。因此,很遺憾,我們不能借此機會壯大發展。

  我認為,一個社會工作者對義工的態度,反映了社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尊重義工,才能做好社會工作。

  第三,借雞生蛋。多年前,上海浦東社會發展局建設浦東羅善會館。怎麼辦?請上海青年基督教協會來辦這個事情。很多人不同意,認為民政單位為什麼把這個活給系統外的組織?我很贊成。第一,他們有宗教傳統,成員慈悲為懷,從意識形態中種下了為善的種子。而且解放前,在地下黨的領導下,我們就合作做個救濟工作,了解他們的傳統。讓他們辦事情,有精神基礎在,能做得很好。我們建設社會隊伍,同樣也可以借助一些民間機構。

  陸學藝:社會工作是社會需要

  我這里有一組資料,1978年,公安部門立案的全國的刑事案件有55萬7千起。98年,198萬起。04年, 471萬起。社會治安案件,小偷小摸怕窗戶這些,1978年,123萬起,98,323萬起,04年,664萬起。超過經濟的8%。

  為什麼搞成這樣?90年代中期以來,我們的幾件事情是有問題的。1是國有企業改革『抓大放小』到後來『減員增效』,後面這句話,企業可以說,市長可以說嗎?減到哪里去?社會能太平嗎?3000多萬人沒飯碗了!2是90年代中期以後,大搞城市化,亂占耕地,征地,造成失地農民4千萬。這部分人原來是中國最富有、最有文化、最會經營的人。但是失地後,大多數生活下降。3是拆遷戶。對拆遷戶來說,失房等于失業,比如他住在城區,可以登個三輪擺個地攤,拆到了郊區後,這些活都幹不下去了。

  90年代以前,差距拉大,分配不公,大家有意見,但是其差別是龜兔賽跑,速度一不但都在進步。但是後來很多人沒與進步,生活質量反而下降了。這十年正是我們國力蓬勃成長的時候,經濟非常好,但是後續工作沒做好,恰恰在這十年里矛盾凸現了,群體事件增多了。

  幸好,16大以來越來越重視這些問題。開始這個詞提出來,叫『社會更加和諧』,現在叫『和諧社會』,這是一個升華。這個文件可能帶來一次大的轉變或者突破。

  怎麼看待社會工作的內容?我認為,狹義的社會工作,就是民政部下面的業務,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廣義上,社會工作可以包括教育、科技、醫療、文化、體育。現在看來,實現和諧社會,主要是實現經濟和社會兩大塊的目標。前段時間,經濟大大的發展。2020年按照9%的速度,人均3000美元不在話下。但是只有經濟建設不行,下一步,應該發展社會領域。社會工作是社會需要,有需要就有動力。

  王思斌公共管理也是社會工作的內容

  我們的社會工作不是美國式的路子,只有服務功能,而是『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不僅是服務的,還是社會管理的。

  怎麼發展中國式的社工隊伍?我認為,中國目前的社會工作是行政性的非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比如,思想政治工作是否納入社會工作者隊伍中?再比如,居民調解,如果大學生按照專業流程,先登記、再訪談、最後慢慢跟進,5天做不了這個事情。居委會主任就會開門見山,什麼事情啊,當場就解決了。兩者相比,ê個更有效率?所以我說,不要小看居委會主任,他們的方式很符合中國國情。但只有經驗也不行,社會工作者還需要專業訓練。

  需要強調的是,社工不僅限于民政,所有跟社會工作相關的部門都需要社工人才。我想,事業單位下一步改革,可能要求從業者懂得社會工作,不能僅僅是MBA,因為他不懂得社會服務。所以,我們發展社工,就要主動拉工青婦等部門,一起來發展這個事情。

  此外,按照中央說法,社工與NGO有關。如果社工不進入NGO,NGO沒有社工,都不行。社會工作應該是NG O(行業協會除外)最主體的部分。這次文件規定了,社會工作應該在社會服務和管理中發揮作用。ê好,MPA也應該需要社工人才。我們的學生實習,一般都所以我認為,『以專業為核心的,以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為取向的社會工作』可能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

  鄧國勝:社工要跟NGO發展相結合

  中國的社工怎麼發展?我們可以參考臺灣的經驗和教訓。國民黨在經濟發展之後大力發展民間組織和社會工作。但是錢也花了,選票也丟了,因為國民黨沒有堅持對社工的領導。但是加強黨對社工的領導,我們要注意社工官僚化,而且。不僅強調技能,還要強調為人服務的理念。

  民間組織是社工服務最主要的載體之一。激勵方面,據我了解,當年香港的很多民間組織也沒有使用社工,但是政府的資助跟著社工走,這樣就逼著民間組織加強社會服務的專業化。同時也激勵社會服務機構使用社工。當然,現在香港政府的資助是根據機構的具體專案而定。

  中國現在不缺社工人才,一兩百所學校都在培養社工專業學生,但是真正在做這些事情的人太少了。他們都去哪里了?他們學非所用,是我們的培養體系出現了問題。很多學校從西方搬過來,注重理論技能。

  我們不僅要培養社工的技能,更要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鼓勵他們創立有活力的NGO,這樣也是創造更多的平台供社工發揮才能。市場經濟發展後,我們需要很多崗位提供公共服務。但是目前這些崗位很少,所以我們應該鼓勵社會創業,鼓勵社工專業學生深入基層和農村去創造這樣的機構和平台。因此,社工要跟NGO發展結合,哪怕他到官辦NGO,也需要改造ê里的氛圍、提升ê里的能力。

  陸士禎:構建中國化的社會工作理論

  我們學校是國內高校第一個開辦社工專業的,現在規模最大。大概有30%的畢業生去了教育、民政、扶貧基金會、英國救助兒童會等對口的機構。

  確立一個專業在社會上的作用,最主要的有4個元素,第一是跟別人不一樣的獨有的工作領域。醫生、律師等就是這樣。社工完全是一個西方成熟的專業,跟中國原有的領域怎麼劃分,需要明確。第二,必須要有一個支撐這個專業行為的理論體系。我聽了我們學校的二三十門課,發現老師都是照搬西方理論,這是一個問題。第三,要有獨特的專業倫理價值。西方社工大多數有宗教背景。我們學校社工系學生信教的比例也逐漸增多,這點應該引起重視。第四個就是技術。

  我有四點建議,1、社工協會成立一個理論專業委員會,專門研究社會工作中國化理論的構建。因為我發現社工教育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像我們這樣的,辦了十四五年,師資相對雄厚,有從美國、香港回來的博士。但是他們說的話跟中國現在的語境不吻合。另外還有一些學校,根本就不是社工專業的老師,沒有社工實務經驗,只能照搬西方理論。

  2、營造有利于社工發展的輿論環境。在西方,社會服務一定是專業社工指導下的群體性的互補性的行為。專業人員和老百姓的互助,是社工真正運行起來的標誌。為什麼社工的長久健康發展有賴于助人文化的構建?目前,我們從慈善到助人可能都有距離。我覺得深圳的從飛是一個有時代感的人。他有一個很好的理念:我幫人,我滿z活A我快樂,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這種選擇是一種自我的充實,把助人當成生活的必需,而不是我特高尚。這是我們需要構建和宣揚的理念。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社會工作的發展就有難度。

  3、人才培養方面,需要分層次構建社工人才。首先是一線的直接面對服務物件的專業人員。比如民政部處理福利院管理條例,護理員等,這個可能需要職務的具體要求和分級標準。這個設計到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的問題。對能力要求,越具體越好。第二,管理人員,不同層級的管理人員。比如我們高等學校培養的基本是這個層面的,有社會工作專業背景、主要工作在社會服務領域(包括國家公務員)。第三,社工理論隊伍。現在的社工專業碩士點很少,唯一的社工專業博士是香港的導師帶,但是其理論體系肯定不是馬列主義指導下的。

  史柏年:提高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條件和薪酬水平

  對於怎樣來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者隊伍,我建議需要幾個方面的工作要做。

  1,要加快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中社工崗位設置,推動崗位職業化、專業化的進程。如在上世紀90年代,學生讀社工專業,但是他們畢業後,由於國內的崗位、職業設置的局限性,沒有合適的工作給畢業生。儘管深圳、上海浦東新區等地有相關職位,但ê是少之又少。現在數百所高校設立社工專業,每年數以萬計的學生找不到適合的崗位。因此要大力推進崗位建設,有了中央的文件後,崗位建設將比預期快。

  2,改善和提高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條件和薪酬水平,從而吸引優秀人才,擴大社會工作者隊伍。曾經有一個香港的機構向我校招人,我不回避的問他能給社會工作者的薪水和待遇問題。因為在中國,一個大學生讀完整個大學後在社會上工作,需要承擔許多事情。社工是一個幫助人的工作,同時自己的生活也得是沒有後顧之憂,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幫助別人。

  黨中央提出要建設宏大隊伍,如果不改善現在有些機構設立了社工崗位,待遇給得很不高,而且得到的社會認同也不高。儘管社工工作是憑著愛心其幫助別人,但是不會長久下去。因此,我們應該向社會呼籲,社工要有符合此專業的薪酬水平、平等的社會地位。不能為社會工作者提供一個合適的薪酬,將勢必影響未來社會工作者的發展。

  3,中央文件也提出要加快建設高等院校社會人才體系。這給各個高校提出的一個任務,我覺得應該給高等院校社會專業設立學位體系。目前,高校中,專科、本科由社工專業,碩士及博士沒有社會工作專業。這樣必定會影響我國社會工作領域的發展。在國外,社工專業發展很多年,碩士、博士都設有社會工作專業。此次中央uX台這個文件,對於社工在高校設立更高層次的學位,是個重要時機。因此,我建議社工協會、社會教育協會推動教育部設置一個比較完善的高校學位體系。

  夏學鑾:加強黨對社會工作的統籌領導

  此次中央uX台關于社工的文件,作為一個社會工作者,我覺得很親切,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

  我主要從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解讀和對社會工作的方向兩個方面講講,我分成6點來談,第一點是談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源起;第二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第三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原則;這三點,我看來都體現了社會工作的價值。第四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任務;第五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機制;第六是社工協會社會工作的方向。

  在談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機制時,我認為首先應該加強黨的統籌領導,這里有一個科學的問題,就是將ê些有社會管理的人才集合起來,讓有科學頭腦的人進入我們的領導班子,從而改善我們領導幹部的結構隊伍。其次,是做好基層機制的工作,因為基層機制的工作就是群眾工作。第三個就是社會工作,黨中央頭一次將社會工作提到這麼高的高度來,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光榮、艱巨的任務。第四,要堅持反腐敗的鬥爭,如過不反腐,我們的和諧社會構建就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基礎,將會面臨很大的困難。

  巫昌禎:社會工作的發展有賴于法制建設

  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設和諧社會的迫切的任務。我國社工目前還在起步階段,而義工的地位和待遇也有待提高。

  六中全會的目標是構建和諧社會,我理解的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重在發展。『以人為本』就是不管幹什麼事,建立什麼樣的社會都要以人為本。

  目前我國沒有是社會救助法,如果有法律依據,社會工作做起來會方便很多。雖然早就提出來了要建立這方面的法律,但進展不是太快。還有老人權益保障的聲音也很小。

  鄭功成:讓『社會工作』流行起來

  十六屆六中全會給我們社會工作帶來了一股東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要借這股東風,鼓動民政部和與社會工作相關的一些部門,盡可能的把六中全會的精神落實到具體的政策措施中去,大張旗鼓的推動社會工作事業,形成有利于社會工作發展的氛圍。

  『社會工作』這個詞要讓大家普遍接受,才能使我們的社會工作發展得更好。在我國對這個詞理解的人不多,要達成共識還有相當一段長的距離。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使這個詞能夠流行起來,被大家接受。

  陳琳琳(聯眾力):推動社會工作走向職業化

  聯眾力作為非政府非營利組織,自從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做社會工作。我們能夠給別人帶來好處遠遠大于只做顧問。因為大家很認可我們的社會學專業。聯眾力成立三年來,為很多國內外企業以及民間組織的做諮詢,包括200 5年的瑞典專案,對微軟員工做企業社會責任專案培訓以及福特基金會等相關專案。國外專案請我們作評估就是因為我們有社會學背景。

  以前在人們印象中,社工工作主要是幫助殘疾人康複以及社區建設等,而現在更多的社工工作轉變成了一個個操作性很強的『專案』。如聯眾力的『社區調查』專案。有業內專家指出,社工經濟,社工企業已經成為社工工作發展的良好的趨勢。

  社工出身的工作者的優勢在于其價值理念都是有基礎的。但是現在推動社工工作的機構不是很多。這次會議也是給我們政策上一個支援。隨著專案的進行,聯眾力以後將會建立相應的培訓社工人員系統,為更多的社工提供專業的培訓,更好地推動社工工作走向職業化。

資料來源:北京新浪網 (2006-11-14 11:25)

 
 
       
Copyright © 2006-2007 HONG KONG SOCIAL WELFARE EMPLOYEES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